龙口书屋 > 穿越小说 > 我的造反生涯 > 第十一章 领取出征的装备,古代的劳保
  第十一章领取出征的装备,古代的劳保

  任何不谈待遇画大饼的行为,都是耍流氓。

  这边吃了饭,李宗嗣打着饱嗝。便走边听许从义讲解府上的规矩、地形。那边是花园、那边是后宅。还有李宗嗣手上拿着巴掌大的腰牌反复观看,嗯,铜的。

  腰牌正面铭文写着一个‘許’字,上面还有虎头云纹。后面却是李宗嗣的名字,写的比较小。还有李宗嗣的相貌身高。写的更小:浓眉大目,唇鼻挺括,身高七尺有余,躯干雄壮。

  旁边还有一道凹槽,跟钥匙的纹路很像。便听许从义道:“这道纹理却是家主的令箭纹,若是有人持有和着纹路对上的令箭,需要无条件服从。”

  “当然,在这里用不上,是外派的时候,会有嘱咐的。同时配有密字暗语,也是防止令箭遗失或者,被贼人抢了。”

  李宗嗣心想‘我这就是入职了?虽说有心里准备,毕竟拿了你的安家费,可是合同没有签订,待遇还没有说吧?’于是便小心的问道:“一个月有多少俸禄?”

  “咱们又不是当官的,不叫俸禄。叫做常例,也叫做月钱。咱家有职位的分为金牌总管、银牌管事、铜牌教头、铁牌武师四阶,普通家丁佩戴木牌,待遇也不一样。”

  “铜牌教头一个月二两银子,一石米。押运一次货物五两银子,杀贼,斩首一人十两。不过,轻易不要杀,结仇。只有上峰命令的时候才能杀,或者贼人不听劝,大部分的时候给点买路钱就行了。”

  “阵上折了的,安家费再给一百两,有后代的,许家照应长子到成年,女儿的给嫁妆,男丁给老婆。伤了的,看情况,动弹不了了,许家养着,能动弹的给个差事。”

  “银牌呢?”

  “翻两倍!”

  “金牌呢?”

  “许家金银任凭取用,直系家小,许家养活,家里大小事皆可参与。家主的事情也可做主,但是要和许家同生共死。”

  “您是?”

  “金牌!”

  “参见上峰”

  “哈哈哈,私下里没有那么多规矩,有公事叫一声总管便可,平日里叫声哥哥就行了,见了家主还是叫声大官人就行了。”

  李宗嗣道:“晓得了,那就还叫您许大哥。”李宗嗣抱拳拱手。

  “你这皮小子,顺杆子就爬。”许从义笑道:“好了,咱们到了地方了。”

  李宗嗣一看,却是一座半地下建筑,旁边有竹林掩护,不仔细根本发现不了。

  也不知道从哪里闪出个看门的,一个干巴巴瘦的老头,木然伸手。许从义从腰包里掏出一支令箭,像是一个大钥匙,一面平整写有密字,另一面就是凹凸纹理。

  老头子从腰包里掏出一面银牌,把令箭往上一扣,严丝合缝。又查验了许从义的腰牌,这才咳嗽了一声,拍了拍手。

  黑洞洞的门从里面哗啦啦的推开,却是两个壮汉奋力拖拽,想必分量不轻。

  李宗嗣看着用银牌的老头,赶紧拱手拜了拜,这才跟着许从义沿着台阶走下去,老头儿连瞅都不愁他。

  “这个老鬼跟着大官人的祖父在边关上厮杀过,是许家的家将出身,征讨女直人时,在辽东爬冰卧雪,也是一条汉子,老了,耳目不清,满脸痴呆,昏聩不已,端是凄凉不过,以后不要理他。”

  许从义小声的跟李宗嗣说道,直怕老汉听见。

  李宗嗣赶紧点头,也观察着四周,怕地下封闭性建筑里二氧化碳多。

  细细观察,却是有不少的通风口,隐藏的很好,还不时有清风吹进来。

  在四周一看,却是一个兵器库,还有一些甲胄铁盔,黑黝黝的立在那里庄严、肃穆,仿佛远古的武士等待召唤。

  “大官人说,这里的器械随你挑选。铁甲却不要动,穿出去犯忌讳。等出行的时候,夹带着,有事再披挂。”

  李宗嗣有些花眼了,长枪、刀剑、鞭、锏、锤、抓、圆牌、长牌皆有。弓箭、硬弩一一陈列。

  李宗嗣不禁咂舌,这得武装三五百人吧?

  “你是不是好奇为何家中有这么多武备器械?”许从义问道。

  李宗嗣道:“不是犯忌讳吗?我当年打几个铁皮枪头都要偷偷摸摸。”

  却听许从义慢慢说道:“大周以藩镇开国,开国诸将也是藩镇军头出身。世宗中道崩殂,高宗幼年即位不能服众。小符太后摄政,联合符王诛杀乱党赵九重,并诛杀其一族。却并未株连其九族,为的是以安众位军头之心。”

  “小符太后励精图治,将南唐、荆楚、西蜀、南汉、北汉、大理一一扫灭,威望如日中天。只剩下了契丹。符太后与那契丹的萧太后针锋相对,在幽州、云州大战数十年。又以两位太后同时宾天一度停止,那时候军头势力很大,家家都有牙兵。”

  “高宗虽然不是小符太后亲生,却极为敬重。继承小符太后之志,剿灭契丹,重新夺回了幽云十六州。各地藩镇军头势力扩充到了极限,故此凭借着灭契丹的威望,高宗大力扶植文臣,做到了文物并列,一度兴盛。”

  “后来承平近百年,经过数代帝王,几乎将藩镇完全压制。但是北疆烽烟又起,女直人犯上作乱。武宗郭进御驾亲征,一度失利。不得不启用那些军头世家,于是武勋又起。”

  “贯忠公便是那时候于大名府从军,平灭女直立有大功。一度要被封节度,但是贯忠公何其聪慧。看出这些军头最后的辉煌,回去之后必然被大肆打压,不得好死。言,不要官身,要富贵。故此武宗非常高兴,将这淮西盐业赐给了许家。”

  “当时淮西道路不靖,匪徒丛生。贯忠公便请求将那些立过军功的家将一并带来。由于贯忠公是第一个请辞的,为了树立榜样。故此武宗一一准许,这才有了如今许氏的家业。”

  “如今老卒一一逝去,只留下了这些器械在此蒙尘啊。”许从义仿佛追忆以往的时光,看向遥远的北疆,那是生我的地方。

  “可……明明都是新的”李宗嗣拔出一把腰刀,看着涂满油脂的刀身,连个豁口都没有,根本不像是久经战火的样子。

  “坏了不能修啊!修不了了就打造新的,这个不是很正常的吗?”仿佛李宗嗣打断了他美好的向往,许从义就差骂娘了。

  “赶紧挑选,能拿的动就行!”许从义没好气儿的说道。

  李宗嗣赶紧跟鹌鹑一样,低着头挑选。

  拿起一柄马槊杆儿,却是和槊锋分离的。约有三米多长的样子,加上槊刃,能有大约四米。槊杆儿却是古法所制。拿在手里也就后世的十几斤,掰了掰,十分坚韧,还有些弹性。

  马槊贵不贵?肯定贵。但是任何东西一旦大批量制作,价格也就没有那么高了。这边几千上万军工天天劈篾条,那边几千人天天泡油脂里抱,挑选。又有几千人胶粘漆合,又能有多大成本?就是生产周期长。

  在国家力量面前,这都不是事儿。为啥前世宋朝之后马槊、陌刀失传了?因为没有用了。马槊是什么?马上用的,之所以那么费劲制作槊杆儿,就是为了防止硬木挫伤骑兵的手臂。

  欧洲的苹果木、臭椿木骑枪都是易碎品,戳中了就断。后来波兰翼骑兵的骑枪都是空心的,也是这个目的。

  宋朝的骑兵不能形成绝对的主力,失败一次就很长时间缓不过气儿来,战马不能大批的补充。

  所以以步兵堡垒为主的宋朝,不需要大规模制作马槊了。小规模成本就太高了,没了马槊,陌刀也用不上了?没有骑兵配合,陌刀再猛也不能野战啊。人家骑兵把你后勤一断,你就完蛋了。

  还有人家骑兵不跟你打,就远远的看着你,你有什么办法?端着陌刀站立一天?你一坐下,人家就过来?你一站起来,人家又走了。陌刀那么沉,壮汉也不能端一天啊,所以也就不需要了。

  蒙元更别说了,更不需要。明朝以后都大炮的时代了,还造什么马槊?那是工艺品,皇帝贵族喜欢可以玩玩。

  所以上辈子李宗嗣非常遗憾没有见过真品,现在更是爱不择手。又选了一柄马刀,横刀样式,直背切刃,一米多长。步骑两用皆可,弓箭一副,弓弦若干。臂盾一副,盘子大小,可以套在胳膊上。

  又找了一副箭囊,这箭囊不是普通袋子样式,而是用多层皮子缝制。中间竖着缝合。这样箭囊里面就形成一个个的小方格,一个小方格里正好插一支箭镞。

  在马背上怎么颠簸也不会掉出去,即使把箭囊掉个头也抖落,也不会掉。拔箭的时候也不会带出旁边的,十分牢固。Y字型皮带,跟武装带一样固定在身上。箭囊里侧还有两块薄板,可以用皮带连接,形成一个三角形支架,把箭囊支棱起来,方便抽取。

  这样的箭囊好处十分明显,缺点也很明显,就是一次带不了多少支箭矢,顶多带上二十四支。

  李宗嗣由挑了一柄解首刀,当匕首用。

  挑选好了,跟许从义出了门口。那老头拿着一个簿子,一一登记,每一样兵器后面都要许从义和李宗嗣签字画押。

  李宗嗣拿着毛笔半天写不了字,一来没有练过毛笔字,二来大周的文字他根本不会写。小学都文化还常常不及格,大周的字他认识,后世的字也认识。但就是提笔忘字,硬着头皮歪歪扭扭写了个‘李’子,‘宗’字怎么写想不起来了,‘嗣’小学的时候还没有学到。

  “按手印行不?”

  “行!”老头鄙视的看着李宗嗣。

  然后老头儿在‘李’字后面木然的画了两橫,李二。

  “老人家认得咱?”

  “你扛着香炉转悠的时候,跟个傻子一样!老头子能不知道?”

  李宗嗣赶紧登记完了,跟许从义赶紧离开。“咱算是知道许大哥为啥说那些话啦,这老头儿嘴巴太缺德。”

  “知道就好,不但嘴巴缺德,还打人。你还不敢还手,那么大岁数了。”

温馨提示:方向键左右(← →)前后翻页,上下(↑ ↓)上下滚用, 回车键:返回列表

上一章|返回目录|下一章